光谱椭偏仪使用要点及心得
北京理工大学
邵龙
我的实验室是信息光学实验室,拥有一台超过100万的光谱椭偏仪,目前这种仪器在整个学校里不超过5台,故其价值不言而喻。对此仪器的使用也是有严格要求,如果不知道使用规范,很有可能导致测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会增加仪器的磨损。光谱椭偏仪的测试建议我整理了一部分,主要是操作规范及测试范围设置。本实验室的光谱椭偏仪如图1所示。
图1 光谱椭偏仪
一、样品处理
测试前提:镜反射足够(镜反射光强)的样品都可以进行椭偏数据测量。是否可以得到好的数据分析与样品有关。
透明基底:除了上表面的反射光外,背面反射光也会被探测到。会影响数据分析。
背反射硬件处理法:
A、将背面打磨成漫反射(磨砂)——彻底,但会破坏样品
B、楔形样品分离前后表面光束(难实现)
C、使用微光斑,分离前后表面的反射光束。需要有硬件的支持。
D、折射率匹配法:对于玻璃及石英等折射率在1.45-1.53的基底,可以在测试样品反面贴磨砂胶带(折射率在1.5左右)来抑制背面反射,其效果类似于背面打磨,效果略差,但无需破坏样品,这种方法被广泛采用。
背反射软件处理法:如果没有处理透明样品背面(抑制背反射),在分析时可以用模型来修正,效果要差些。没有处理样品背面情况下,测试时更要测准退偏振(Depolarization),退偏振数据可以辅助衡量背反射的量;另外,需要测试2个及以上角度的数据。
二、椭偏测试参数设置
2.1 M-2000系列,使用Wvase32 软件时的设置
Wavelength:M-2000系列椭偏仪是光谱仪的并行快速测量,测量一个波长与所有波长的时间是一样的,建议使用缺省的全波长测试,如果在分析时要缩短分析范围,可以在软件里面截取。
Angle:键入起始角度和终止角度值及步长。(如果是自动或手动变角、可选2到3个入射角,2个角度的话尽量间隔大点,如10度或15度间隔,3个角度的话可以选择布鲁斯特角上方一个,布鲁斯特角一个,布鲁斯特角下方一个,由于实际样品没有明确的布鲁斯特角,只要大约就可以,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反射率,反射率太低时考虑用大角度测量)
Revs/meas: 每次测量补偿器旋转多少转。实际上是探测器的积分时间,这里的Revs为仪器上的旋转补偿器的旋转,补偿器1秒钟转20转,使用20的话是1秒的测试时间,100就是5秒时间。对于不同的样品需要设置不同的Revs/meas值,高反射的如硅片、金属样品10或者20就可以了,低反射的样品如玻璃可以是40、50甚至100或200。具体可以参考测试结果,看数据的噪声(数据的Error Bar)。
Polarizer setting: 实际是analyzer (检偏器)位置设置,一般保持缺省的45。
High Accuracy Mode:高精度模式,一般勾选。检偏器在45度测完数据后,转到-45度再测量一次数据,进行平均以消除器件误差,获得高精度数据。对应Revs/meas,总测量时间会加倍。
图2 光谱浏览界面
Type下拉框:根据不同的测试需求选取。对于大部分测试(特殊测试除外)建议选第二个Depolarization,Depolarization数据有助于非理想(背反射、膜厚不均匀)样品的分析。
为测准Depolarization,开机30分钟,光强稳定后,做一次DC offset,一般1-2小时内做一次就可以了。
Hardware/setup/display signal/弹出窗口的左下角有一个DC offset 按钮,点击后按步骤操作,做完后X退出就可以了。(如果没有自动的开关,需要手动挡下光,挡出射的光斑,不要挡接收端,接收端是要评估环境光的)
2.2 V-VASE系列,使用Wvase32 软件时的设置
图3 光谱浏览界面
Wavelength: V-VASE系列椭偏仪是单色仪的串行测量,测量时间会随波长范围及间隔的不同而不同。
Angle:键入起始角度和终止角度值及步长。(可选1个2个或个入射角,由于VASE测试速度慢、尤其启用Auto Retarder 时更慢,样品一般测量1-2个角度,非常复杂的各向异性等样品才考虑测试更多角度;测试2个角度时,角度间隔大点,如10度或15度,3个角度的话可以选择布鲁斯特角上方一个,布鲁斯特角一个,布鲁斯特角下方一个,由于实际样品没有明确的布鲁斯特角,只要大约就可以,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反射率,反射率太低时考虑用大角度测量)
Revs/meas: 每次测量旋转多少转。实际上是探测器的积分时间,这里的Revs为仪器上的旋转检偏器的旋转,补偿器1秒钟转15转,使用15的话是1秒的测试时间,100就是6.6秒时间。对于不同的样品需要设置不同的Revs/meas值,高反射的如硅片、金属样品10或者20就可以了,低反射的样品如玻璃可以是40、50甚至100或200。具体可以参考测试结果,看数据的噪声(数据的Error Bar)。由于V-VASE测试时间长,不要设置太长的Revs/meas,有好的信噪比就可以了。
Dynamic Averaging:无法判断Revs/meas该设置多少时,启用Dynamic Averaging,仪器会自己判断信噪比是否足够,测量时间大于等于Revs/meas中的设置值,小于等于Maximum # of Revs中设置的值。
Track Polarizer:跟踪起偏,起偏器的位置会随Psi测量结果动态跟踪,容差为5(也可以自己设置其他值,一般不改),举例,当前起偏器40度,测试Psi值为36,起偏器不动;测试Psi值为32,下一测量点的起偏角自动移动到32度。可以获得更高的Psi精度,一般选择。
Fixed Polarizer:与Track Polarizer对应的单选项,固定起偏角,测试时间更快,精度要差。
Auto Retarder:下拉菜单选为High Accuarcy时为开启自动相位延迟,测试时间会大幅增加,对于高精度要求的测量需要开启,对于玻璃样品、厚膜等非理想样品等需要Depolarization数据时需要开启。推荐在Sample Type下拉菜单中选择第二个isotropic+Depolarization ,这时Auto Retarder会强制选中High Accuarcy。测试数据中会包含标准Psi、Delta及Depolarization。
Transmission measurement: 测试透过椭偏时需要勾选,经常的测量是玻片的延迟量,测试类型为Anisotropic 。(注意,透过率不是在这里测量的)。
2.3 M-2000系列,使用CompleteEASE 软件时的设置
对于M-2000, RC2系统
Acquisition Parameters (数据采集参数)描述了在一个测量Recipe(不管是单点还是多点扫描)中对于每一点位数据是如何采集的。
图4 获取参数设置界面
Data Type数据类型
Data Type(数据类型)定义测量时采集何种数据,如下图所示。对于95%的应用,“Standard”(标准)选项将被选择。
图5 Data Type(数据类型)中的不同选项
Standard标准
大多数应用使用“Standard”(标准)测量。这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光谱椭偏测量。采集的数据将包括对应波长和入射角上的Psi和Delta。此外, depolarization(退偏振)和反射强度将被测量。然而, 退偏振和反射强度的测量准确性分别依赖与当前的DC(直流)和强度基线校准(System Check可以校准光强)。CompleteEASE软件的标准测量包含depolarization(退偏振),为了使depolarization(退偏振)请先做DC offset (有的仪器会自动做DC offset),手动做的话用Hardware/Calibration/DC Offset 来做。
DC Offset 在环境光变化时需要重新做,一般1-2个小时需要做一次。光的强度校准更频繁,在测量反射及透射数据时,每个样品都要扫基线。
图6 系统校准
Generalized Ellipsometry广义椭偏
Generalized ellipsometry(广义椭偏)测量包括一个样品的完整琼斯矩阵,包括off-diagonal元 (在标准SE测量中假定为零)。当各向异性样品的光轴与入射面不平行或垂直时,这种类型的测量是有用的。当样品出现退偏振时,广义Generalized ellipsometry测量是不兼容的,因为它是基于测量光束和样品交互作用的琼斯矩阵描述。
广义椭偏测量包括三个比率,因此对应每个入射角上的测量会得到三个Psi曲线和三个Delta曲线。
Mueller Matrix穆勒矩阵
使用斯托克斯矢量对光束的偏振描述来测量偏振态的改变。这Mueller-matrix(穆勒矩阵)是一个4×4矩阵,但并不是每个椭偏仪都可以所有的元。 事实上,唯一的可以测量穆勒矩阵中所有16个元的是椭偏仪是RC2系统。对于大多数样品, 穆勒矩阵中有相当的冗余,无需测量所有的16个元。对于各向同性样品(有或无退偏振),完整的交互作用可以用4个测量元(M11, M21 或 M12, M33或M44, 和 M34 或 M43)来描述。如果样品也包含各向异性,需要的元的数量升至7或8。只有最高级的样品测量需要更多的元来完整表征。因此,不到1%的椭偏应用需要穆勒矩阵测量。
Transmission Intensity透过强度
测量通过样品后的光强。对于M-2000系统,透射强度使用探测信号的AC部分计算,非偏振不会被包含在测量中。
Reflection Intensity反射强度
测量反射光的强度。对于M-2000系统,透射强度使用探测信号的AC部分计算,非偏振不会被包含在测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