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时延所引发的思考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赵洁珺

    近年来,在微波光子学领域对时延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待测信号也越来越复杂。例如高性能的雷达和通信系统中应用的相控阵天线,其采用的信号就是将射频信号调制到光载波后的调制信号。为了确保雷达的波束指向角的准确度,就要尽可能准确的测量每段光真时延传输线的绝对传输时延。然而在所有的微波射频系统中,信号要无失真的传输,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群时延特性。

       由于矢量网络分析仪具有相位检测能力,它可以轻松测量待测器件或系统的相频响应,同时通过对相频响应曲线求微分的方法,可以轻松直接地得到被测系统的群时延特性。图1所示为简易测量光真时延的示意图。激光器输出连接电光调制器,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信号源发出的射频信号调制到上,被调制的信号输入到环形器的一端口,再由二端口输出至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 FBG)FBG反射信号再经过环形器的三端口,最后由探测器还原射频信号,输还给矢量网络分析仪,形成环路。FBG引入的时延就是待测的光真时延值。


微信图片_20171123210945.png

                        图 1 光真时延传输线的时延测量示意图

    实验看似简单,但真正实现的时候却不尽人意。测得的绝对时延值始终与理论值大相径庭。正在烦恼之时,老师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虽然矢网测时延是正确的,可你是否清楚它的测量原理呢?”

       于是,暂时放下实验,开始搜索相关文献来验证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测量原理。矢量网络分析仪主要应用在射频和微波电路设计中,用于测量器件或者网络的反射特性和运输特性,它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信号源,S参数测试装置,幅相接收机和显示。

  

微信图片_20171123211125.png

                           图 2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原理图

     绝大多数的矢网的源输出和接收机频率都为同一频段同步扫描,但在测量过程中会有混频器或接收机这种频率转换器件的时延特性,那么就需要根本不同的测量情况,把时延测量分为线性测量和变频器件的时延测量进行分别分析。信号通过理想的线性器件的传输时延是一个常数,在工作频带内的信号通过线性器件的相频特性往往线性变化。然而频率转换器件的时延测量,国内外现有的器件是无法直接实现其测量要求,需要采取一些如背靠背测量法、频率偏移模式测量及矢量混频器校准(VMC)技术测量等手段。

此时的我有了自己的一点感悟,分享给那些拥有相同困惑的科研人员们:作为一名科研界的小白,经历了大学四年的基础知识磨练,但真正做实验时却经常会手足无措。理论与实践可以算成两个体系,但只有将它们完美的结合才能算真正的科研。做实验之前一定要清楚实验原理,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技能和仪器的测量原理,这样才能保证遇到问题时有章可循,而不仅仅是跟着老师、师兄做实验,更要自己懂实验,设计实验,这样才能称得上“成长”。

2017/11/23 浏览量(947)
免责声明
参赛作者及光电汇网站为本作品合法使用者,欢迎通过分享按钮分享改作品,但该作品暂不对外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