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中红外InAsSb探测器:符合RoHS标准,可替MCT
浏览量(1942)
表1 制冷型中红外探测器材料性能对比
图1 滨松InAsSb探测器(左)与VIGO高性能4级制冷MCT探测器(右)D*对比滨松InAsSb探测器1~2 μm波段的D*优于VIGO MCT探测器 ;
滨松覆盖3~8 μm波段C12494-210M的D*和VIGO的PVI-4TE-8基本接近 ;滨松单个探测器的波长响应范围可以覆盖10 μm以上(C12494-011LH) 。
表2 滨松InAsSb探测器P12691-201G与VIGO MCT探测器PVI-4TE-8对比通过对势垒层的设计和优化,滨松的InAsSb探测器P12691-201G 比探测率D*相比VIGO的4级TE制冷探测器PVI-4TE-8高了20%,同时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温度(-30℃),大大降低了对于制冷的要求。在不牺牲探测面积的情况下P12691-201G的带宽可以做到VIGO的PVI-4TE-8的4倍以上,高达百MHz量级。
图2 滨松InAsSb探测器P12691-201G产品展示滨松InAsSb新品预告
滨松将于2023年上半年推出紧凑型、高性价比、高速响应InAsSb探测器模块P16702-011MN(集成前放)。
图3 InAsSb探测器模块P16702-011MN展示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历史
图4 第一代至第四代红外探测器发展路线及大事记[1]
从工作原理来看红外探测器主要分两类:热探测器和光电探测器。热探测器利用热电效应通过热电偶将温度转换为电压,比如热电堆、热电探测器和热辐射计等。光电探测器通过光电效应将红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比如PbS、PbSe、InGaAs、InAsSb、MCT等。
从材料来看红外探测器主要有两大类:以氧化钒、非晶硅为代表的非制冷型材料;以MCT、InSb、T2SL等为代表的制冷型材料。非制冷型材料主要利用红外辐射热效应进行工作,制冷型材料主要利用光电效应工作。

表3 制冷型和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对比
滨松红外探测器可以实现近红外到长波红外(0.7~15 μm)全系列覆盖,包括常见的Si、InAs、InSb、InAsSb、T2SL、QCD以及热电堆探测器。

图5 滨松红外探测器分类及波长范围
参考文献: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内容、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在 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联系方式:021-80198330。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